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0|回复: 2

[社会资讯] 【百侯记忆】大帽山下的“芳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北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杨志伟 / 图文

094415lnn5hj8cei65nl6b.jpeg


前几年,一部反映七十年代解放军文工团里激情青春岁月的电影《芳华》,曾引有国内外影视界的轰动。部队文工团里青春、爱情、战争、市场经济的故事,引人入胜。男女主角刘锋、何小萍的友情、爱情,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纯真。女主角对艺术的挚爱,即使在岁月远去,精神失常后的日子里,只要有那个时代的《绒花》和《沂蒙颂》主题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旋律响起,就能翩翩起舞,令人感动和唏嘘。


时代的记忆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当年,在中华大地有很多类似“芳华”的故事。在巍巍大帽山下,就有退伍解放军文工团演员杨介君和湖寮县城美女刘玉玲的爱情故事,《沂蒙颂》、《绒花》等歌曲,也是他们的“芳华”。


杨介君是帽山村“安尊堂”人,因辈分低,今年七十多岁了,村里人仍习惯叫他“介君哥”。他是书香门第之后,曾祖父是百侯知名的清末秀才。伯父是和杨应彬从侯中一起走出“吊梨凹”的老革命杨宗武(淮海战役失踪),父亲杨兆武是老教师。他从小聪明好学,对音乐很有天赋,能吹能唱能跳,且学得一手好二胡。七十年代初光荣参军后,凭着二胡艺技考进部队文工团,参加一段时间的正规培训后,成为团里的二胡演奏员。


094415s5jw7yr7h7wa8aof.jpeg


在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演奏的歌曲,正如电影《芳华》里展现的,都是同样的革命歌曲。良好的天赋加勤学苦练,杨介君很快就成为团里的“台柱”。有合奏的,也有独奏的,有接待上级的大型演出,也有下基层、边疆和山区连队演出的,“就和电影里的一样”,看完电影后,介君哥如是说。


光阴荏苒,  在部队度过几年如《芳华》里军营岁月后,介君哥回到了大帽山下的围龙古屋,同时带回了一把部队送给他的心爱的二胡。


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华光灯影下的文工团演员,当起了“我是公社好社员”的农民,做了生产队员,和社员们一起出工,下地犁田、挑粪、插秧......挣工分。


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每天晚上饭后,围龙古屋里,会响起二胡声,那是介君哥拉的二胡!在寂静的大山之夜,是那样的深远、悠扬动听,如从大帽山顶飘下的天籁之声,给山村之夜带来了生机。傍晚后,泥土洗干净的乡亲们会三三两两搬着櫈子,在布满鹅卵石的“天池”上静静地听—那是山村仅有的的文化娱乐!有的老人,还会一边用长烟筒吸烟,一边用脚和着节拍,轻轻地敲打着鹅卵石。有时,介君哥拉到《冰山上的来客》曲《怀念战友》时,会边拉边深情高歌“啊.....亲爱的战友......”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突然有一天,帽山大队为了响应“农业机械化”的号召,买了一辆耕作拖拉机,并请了湖寮镇的美女拖拉机手刘玉玲做“老师”,大队安排她吃住在围龙屋里。


女拖拉机手是当年报纸上大力宣传的时代人物,是“妇女半边天”的形象。刘玉玲在县城郊的“大村下”长大,很有“城市妹”的高雅气质,身材高挑,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一条长长乌黑的辫子特别耀眼,一进村,就成了村里风景线。白天在水田里带徒弟学开拖拉机,徒弟和一帮小孩簇拥着,伴随着“嘟嘟嘟”的拖拉机声,和“嗷嗷”的老牛比,成为山村里的难得的“都市”景观,白天的山村欢乐起来了。


一天晚上,住在围龙屋的刘玉玲,听到悠扬的二胡声,喜欢音乐舞蹈的她马上走了出来,看到介君哥在拉二胡,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观众”的行列。但是,她是不一般的观众,在湖寮,她也是大队的“宣传队员”,也是个歌舞演员。在那个年代,她熟练的歌舞曲,和介君哥演奏的曲目也一样,《绒花》、《洪湖水浪打浪》、《沂蒙颂》也是最娴熟的。


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潜伏在刘玉玲体内的音乐细胞,在介君哥动情的演奏下,白天的劳累,很快被驱散,青春的力量被焕发起来。她从搬櫈听,到跟着轻轻哼,到站起来和唱,到在鹅卵石上翩翩起舞,和杨介君一起“两人转”,在父老乡亲的掌声欢笑声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的山村夜晚。当“演出”结束后,伯伯婆婆们会送上一盘“薯粉煎”,一篮番薯,或一碗“猪油渣粥”给这位“城市妹子”。


“城市妹子”爱上了围龙古屋,爱上了那个整天穿军装拉琴的帅小伙。不到两年,在那个鹅卵石上,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婚礼。做小屁孩的我还去“搞新娘”,那天的新郎介君哥,还是穿着橄榄绿。新郎新娘,时而你拉我唱,时而你唱我跳《沂蒙颂》、《夫妻双双把家还》等……乡亲们把山上摘来的山茶花、当泥花,不断撒向新郎新娘,祝福他们。


“城市妹子”变成了“玉玲嫂”。从此,在围龙屋里,不单是二胡独奏,有了歌唱、歌舞伴奏、男女声二重唱等,鹅卵石的“天池”成了舞台,后来还有“百侯帽山林场”的知青加入。电影“芳华”里的歌曲不断在大山下回荡。


094415qwv7hfvzvw7pwmpn.jpeg


几十年过去了,介君哥、玉玲嫂已是子孙满堂的公公婆婆。前几年,在村微信群里,一个小女孩说刘玉玲是她奶奶,卧床不起,说话困难。我教她良方,叫她先学唱《沂蒙颂》、《绒花》、《洪湖水浪打浪》等歌。“唱熟后,在床头唱给奶奶听,奶奶的病就会慢慢好,但要准备好纸巾为奶奶擦眼泪.”,小孩还算听话,上网捜歌,学会后天天唱,天天为奶奶擦泪。


上个月,听说玉玲嫂回村里“种蕃薯”了,晚上两夫妻在鹅卵石上再“开台”。只是,听众没之前那么多了,变得稀稀落落,再也没有那长长的水烟筒了……

发表于 2023-4-1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杨介君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百侯公社(现改制为镇政府)武装部干事,部长是黄献华(杨永松将军的外甥)。我与黄、杨二人曾在百侯公社工作,他们不知现况如何?
发表于 2023-4-11 1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文章实在有些功底{:9_644:}{:9_644:}{:9_644:}{:9_639:}{:9_639:}{:9_63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9-25 06:22 , Processed in 0.09954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