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社会资讯] “朱子文化”绽放活力——走读梅州大埔上寨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广袤的南粤大地上,廉洁文化遗产遗风与乡土文明紧密相连,一批批先贤故事传唱至今,影响着乡风民俗、家风家教。特色就是价值,就是竞争力。我们开设《走读广东和美“廉”村》栏目,寻迹于田野,旨在挖掘推介一批廉洁文化特色村,聚焦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将廉洁文化特色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


01:10


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个隐蔽在大山深处的古朴村落逐渐映入眼帘。黑瓦白墙错落有致,庄重肃穆的祠堂屹立在村口,诉说着历史变迁。

上寨村位于梅州市大埔县南端,是光德镇最西部的小山村,全村户籍人口760余人,祖籍1200余人,均为朱姓,是南宋朱熹后裔。

几百年来,朱子文化深深影响着上寨村的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廉洁之风更是吹进村民心间。清风正气如何塑造一个村落?带着问题,记者一行人走进了这个被青山环绕的小山村。

图为上寨村朱熹文化园及村史馆。图为上寨村朱熹文化园及村史馆。

“清廉”精神影响后人

每年正月初四,村民朱万新总是早早起床。“凌晨4—5点,我们就要出发前往祠堂,开启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告慰先灵,祈祷平安。”在他眼中,祭祖不仅是习俗的传承,更是拉近乡里亲情的契机。

据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朱家浩介绍,400多年前,为躲避战乱,朱熹第十五世孙兄弟二人携眷带亲,自福建平和出发,跋山涉水,奔波辗转,来到了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在这里扎下了根。

燃烛,焚香……绍紫堂内,祭祖活动正式开始,村民先后到祠堂鞠躬行礼。午时,村民们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咸菜饭,忆苦思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将家风家训见诸于行,以实际行动感悟先人‘清廉’的精神。”朱万新说。

当地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挖掘乡村本土家风文化,对乡村中的祠堂等古迹进行保护。当地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挖掘乡村本土家风文化,对乡村中的祠堂等古迹进行保护。

作为官吏,朱熹倡导廉政,主张惩、防结合,重视对官员的思想教化和文化熏陶;作为当时的大儒,他将儒家治国理念融合于廉政建设思考和主张,传播于世,受之者众,为社会注入一股清新之气。

朱熹少年时便流露出清廉之志。他19岁中进士后,回婺源祭祖扫墓,一天行至“廉泉”,见甘洌清泉自石罅间淙淙涌出,思悟为人当像这泓泉水,有感而发道:“颠簸不失志,贫贱亦清廉。”这也是他一生恪守的信条。

朱熹名声在外,不少达官贵人对其钦慕有加。当时宰相赵汝愚知道朱熹因为贫穷没有自己的固定居所,派人传话要为其盖座房屋。朱熹认为这礼物未免太大,而且涉及公款,于是连忙推辞。他在回给赵汝愚的信中写道:“此是私家斋舍,不当恩烦官司。”

纵观朱熹的一生,并非没有步入高官厚禄行列的机会,只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屡屡辞官,心甘情愿地固守贫穷。

“勿以恶小而为之”“见不义之财勿取”……细读《朱子家训》,“清廉”的品格亦见诸笔端。

此外,“门阑欲其清白”“临财欲取勿苟,见利欲其勿争”,再到为岳麓书院亲笔题词“忠孝廉节”,都表明朱熹为人处世的清廉观。

“清廉”的故事同样在上寨村上演。

踏入绍紫堂内,四周墙壁张贴着村内各项公益事务的开支情况。“村委、村民理事会对于家乡建设的开支,能够做到公开,供邻里乡亲监督。”谈及村务的透明,村民朱阅岸忍不住为村干部点赞。

人心向善,家训流芳。在朱阅岸看来,清廉是老祖宗的教诲,在家风家训的熏陶下,大家纷纷提升了自身修养,能够做到克己奉公,为群众服务,这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修建朱熹文化园及村史馆

作为上寨村走出去的博士,朱熹和《朱子家训》深深地烙印在朱阅岸脑海中。“从记事起,父亲便会跟我讲述《朱子家训》,耳濡目染下,家训成为了我治家、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朱阅岸坦言,受家训影响最深的是治学精神。不管是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还是成为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特聘高级教师,踏上科研之路,家训始终伴随着朱阅岸成长,成为他内心无形的力量。

“家训教会我,要不断打磨自己,服务社会。”朱阅岸说。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阐明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朱熹关于治家的一篇重要著作。

在朱家浩看来,贯穿小山村发展变迁的,是崇文重教的风气。“在朱熹思想的影响下,上寨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四百年来,村中涌现出恩进士4人、贡士1人,秀才更是数不胜数。”

据统计,如今,绍紫堂裔孙有公职人员80多人,大专及本科生毕业生180多人,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1人,副高以上职称专家教授20多人。其中,公职人员内有20多名老师、20多名医生。

2022年,朱熹文化园及村史馆正式落成。“朱熹文化园展现了朱熹的生平事迹、理念,朱熹后人的功绩等,村史馆则记载了村落的变迁,成为赓续弘扬家风家训的阵地。”光德镇党委委员、驻上寨村干部杨思娟说。

文化IP凝聚发展合力

朱熹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八百多年来,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然而不管身处何处,《朱子家训》始终是朱子后裔共同的人生指引。

祭祖仪式还有一大重头戏,由村民推举的教师,带领小孩子朗读家训。

村里的小朋友在朗读家训。受访者供图村里的小朋友在朗读家训。受访者供图

教师朱新华已经担任这个角色超过5年。小时候,家中长辈便会教他读背家训,如今,他一同身着古装,将家训的内容及含义,传授给村里的小孩子。

“尊敬老者,爱护兄弟,待人友善,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准则,都是在家训中学到的。”在朱新华看来,《朱子家训》教会朱熹后人怎么做人,让其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家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着朱熹文化园、村史馆的落成,朱子文化有了更生动具体的传承载体。这个平台让村民以及前来参观的游客更了解朱熹、更喜欢朱熹。

“一方面,它激励朱氏后人,谨记家训教诲;另一方面,它能汇聚起家乡发展的合力。”对于上寨村的发展,朱阅岸信心满满,“以朱熹文化园为契机,打造独特的乡村IP,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

近年来,上寨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贤出资出力,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其中,村民理事会会长朱振生、企业家朱声权、乡贤朱振禄等累计支持家乡建设资金200多万元。

朱家浩告诉记者,上寨村将积极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内涵,以朱熹文化园为核心活化周边文化项目,打造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乡村文化品牌。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来源:南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6-28 10:35 , Processed in 0.05629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