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社会资讯] “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专访篇:非遗传承,匠心瓷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专访篇:非遗传承,匠心瓷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是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秉持赓续传统、修复生态的文化发展战略,使诸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
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号召和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策下,广东科技学院赴梅州大埔“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挖掘历史文化根脉,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本次突击队有幸采访了非遗陶瓷技艺大师朱建欢师傅(以下称朱师傅)。
图片1.jpg
图为朱建欢师傅
人物专访:
(一)个人历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深耕陶瓷制作行业的几十年岁月中,朱师傅也曾遇到过挫折和挑战,但一直坚守初心。在专访中,他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朱师傅从小就有对绘画有着深深的执着和热爱,出生在大埔县光德镇的他,家里几代都扎根于陶瓷彩绘技艺。秉承家中的传统,自己也跟着家人步入了陶瓷行业,至今已近四十年。这几十年的风雨,经历过创作瓶颈,受到过外界的冲击,甚至在创作初期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对人生和未来有过疑惑。朱师傅表示,每一个陶瓷手艺人多多少少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很多也选择了坚持下来。
(二)非遗传承
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于能够通过现有的呈现载体看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工匠艺术,在精神层面与前人对话。每个非遗作品,都是千百年文化的沉淀和氤氲。
朱师傅认为,在每日的创作中,不一样的绘画作品展现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特色。而这些作品和手艺通过互联网手段传播出去,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加入这个行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朱师傅也发现自己在摄像头面前会拘谨和不自然,自己也曾思考过网络快时代的媒体作品在发布后会导致部分独家技艺的保密性无法得到保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非遗传承终将是需要一些新思路的。
朱师傅曾经拓展过很多教学活动,如在高陂中学开展过彩绘班教学和一些非遗文化节的陶瓷工艺授课。他表示,年轻人现在很少有愿意学这门技艺的,这也让非遗传承遇到了断层瓶颈,真的很希望这个行业有新鲜的血液融入。
(三)未来展望
相对于外出务工或其他就业方式,陶瓷技艺的从业门槛显得稍微有些高。年轻人入行最首要的就是对于学习陶瓷技艺的天赋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彩绘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立刻就能上手的工艺,需要融入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坚持。其次需要勤奋和专注,业精于勤,只有并不断训练和反复尝试,才能把枯燥磨成宁静,化腐朽为神奇。

朱师傅在访谈最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期待和展望,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大力扶持非遗技艺,在物质支持和宣传推广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关怀。此外,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也让更多大学生来到了大埔,让我们的陶瓷技艺能够通过年轻的眼睛和思维传到更远的地方,让青年人从我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共同致力于非遗传承。
图片2.jpg
图为“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访谈朱建欢师傅
图片3.jpg
图为“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与朱建欢师傅合影
总结:
此次访谈活动中,突击队成员深入探讨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推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针对教育、媒体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访谈中,非遗传承人朱师傅不仅展现了对艺术创作的热情,还表达了对非遗技艺传承的殷切期望与坚定愿景。同时,此次访谈也充分体现了当代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与积极贡献,展现了他们为维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所付出的努力与智慧。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西湖路99号广东科技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9-8 09:09 , Processed in 0.05248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