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社会资讯] 常来长寿湖寮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95110ms333xxsjy3sfry4.gif

黄启键 / 图文

编者注:

黄启键,1980年虎山中学初三毕业后就读梅州师范学校。曾从事教师、机要员、政策研究和新闻秘书工作。曾任深圳市宝安日报社社长、总编辑。2006年4月起,先后在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龙华新区、龙华区工作。


黄启键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爱好阅读和分享。近十年专注散文写作,作品曾在各级报刊发表,偶有获奖。2018年,创建“出门一笑大江横”微信公众号。深圳出版社把黄启键公众号号里102篇散文,累计25.6万字,编辑成散文集《一滴敢报江海信》。2024年6月新书出版后,承蒙读者厚爱,已第六次印刷,发行3万本从现在起虎中人微信公众号将陆续转发新书《一滴敢报江海信》的篇章。敬请虎中校友关注!


一位土生土长的宝安人,每次相见都要跟我大谈大埔,让我这个大埔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第一次去大埔,是随1991年宝安县对口扶贫大埔县的团队去的。此后30多年,他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大埔走一走。退休后的十来年几乎每年都要到大埔县城湖寮镇住上几天。问他为何对大埔情有独钟,他反诘我:你这个湖寮人应该比我更清楚。


自1990年工作调动离开大埔,来到宝安县后,虽然每年都回家乡湖寮,但大多行色匆匆。看到了家乡面貌的变化,而对其内涵和魅力的感受却远不比“外乡人”敏感、真切。我认识的这类外乡朋友,真还不少。


095110j64ijnl6tt8v22h8.jpeg

湖寮作为县治所在,可分为两个阶段。据史志记载,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朝廷为安置因战乱首次大规模南迁的中原汉人设立义招县,县治设在今湖寮镇。当时县治所在地名为“同仁”,据称是当初官府对“土著”与外来“流人”一视同仁,便以“同仁”命名。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县治所在地不变。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万川县并入海阳县(今潮安)。至此,湖寮作为县治有208年历史,此为第一阶段。此后905年时光里,朝代更迭、建置变化。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明朝设置大埔县,县治设在汀江边的茶阳镇直至新中国成立。1961年,经反复考量论证,大埔县城结束设在茶阳的435年历史,迁至湖寮镇。二度作为县治所在,已过一个“花甲”。


095110ps5oyplnnt2gi2c5.jpeg

民国《大埔县志》地理志记载:“万川古城在同仁甲湖寮乡,隋置万川县,筑城于此。”湖寮镇一直保留着古城村的建制,现存有小段城垣墙体和墙砖。颇受大埔人尊重的古城村老人罗书礼,已八十有二。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做工。劳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研究大埔人文历史,多次受聘参与南粤村情、村志编写和县志编校。罗书礼先生撰写的《一千四百年前建筑万川县古城廓考》《大埔县城湖寮名称及历史人文考》等篇章,详实考证万川古城廓曾经湮没在湖中。唐中后期的宪宗年间,今为梅潭河的古清远河流域曾发生泥石流巨灾,致使西侧河流水口硿子头狭窄,河道被巨量泥石堵塞,湖寮盆地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古城顿成湖泊泽国。后来,客家先民在山麓湖边结寮而居,聚居繁衍渐成村落,便有了“湖寮”之名。经长年风雨冲刷,水口泥石积塞终被水流泻开,河道恢复原状。先民们便在失而复得、四面环山的盆地重建家园。这段历史,在新县城建设中挖掘的船板、船桨和深厚的无沙湖泥中得以多角度印证。


095110agmyytz2ulwsbvql.jpeg

曾经的湖水可以淹没古城,却无法淹灭客家人随身携带而来的中原文明薪火。源自福建西南部平和县葛竹山脉的梅潭河,是闽西、赣南、粤东北等地客家人历次大迁徙的重要水路。梅潭河流域最宽阔的盆地当属湖寮。绕过重重大山,河流蜿蜒曲折成优美的“S”型,把盆地切分成阴阳两仪,加上鱼塘的点缀,仿如天然的万物化生太极图。无论是设置县治还是仅作郡县所属乡社,湖寮在客家族群聚居地中都不失其光芒。


客居他乡,客家人特别重视居所的打造。位于龙岗村的泰安楼,始建于25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此楼为砖石木瓦结构,规模宏大,设计精巧,占地6600多平方米,共有房间200间。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方形围合的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其中。其祠堂、通廊、水井、天井、院落的设计格局和谐自然。楼的两侧各建有书斋,分文武两科,体现崇文尚武的家庭教养。因外墙为石墙,俗称石楼,是国内少见的石方楼。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考察后,认为此楼是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和客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历史人文博物馆”。


095111nuszrmidmhhhultt.jpeg

民居的使用、维护和保护,也充分体现了客家族群对文化根脉的传承情结。龙岗的明代黄氏民居中宪第,古城吴氏祖祠承坤堂、蓝氏家庙大兴堂及两云公祠、罗氏古祠屋垂裕堂、刘氏开基祖祠善庆堂,新寨村名扬朝野的林姓“书香第”等明清时期兴建的氏族“祖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史话。目前,湖寮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各类特色民居多达145座。


镇西南近郊,稻田簇拥着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的故居人境庐,其附近保留完整的有古屋宫詹第和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最为突出的是公祠两侧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私塾,这里曾聘名师执教,虽经数百年风雨,耕读传家的书香本色依旧。何如璋为清同治四年进士,其次子何寿明光绪二十三年中进士。族人提议,建牌坊以彰显,但何氏父子谦恭为怀,认为不必张扬,故此“父子进士”鲜为人知。客家人耕读传家的家风家训,以物化的方式储存在乡间古屋里,经久弥新。


095111if233500i3s33m39.jpeg

明嘉靖年间,来自福建莆田的骆琬先生,只身来到湖寮杨梅田设馆授徒。其教书有方,学徒有黄扆、吴与言高中进士,科第接踵。骆先生为湖寮教育奉献毕生,逝世后乡民和官府将其妥为安葬。民国县志有记载,乡民和官府把率先前来为湖寮教育作贡献的骆琬先生和其另两位同仁称为“三先生”,供祀在文昌阁,还“醵金置产”以作春秋两祭及扫墓之需。可见湖寮人对斯文鼻祖崇敬备至,尊师重教民风世代相传。湖寮科举时期出了进士7人、举人57人。辛亥革命后有将领40余人。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湖寮涌现了大批由官办、祖尝、侨资、捐款兴建起来的小学。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创办历史超百年的学校有17间。杰出抗日将领罗卓英、吴奇伟从小得益于家乡教育,其后更热心桑梓公益,广泛发动捐款,于1936年把湖山官学建成颇具规模的虎山中学。成为新县城后的60年间,湖寮由一条老街建设为美丽的现代山城,文教事业也如虎添翼,飞跃发展。


095111mo1l2ss2hll02l1l.jpeg

千年文脉,百代儒风。鼎盛而厚重的人文滋养着一代代湖寮人,注重立德树人、品学兼修。也使得这一方山水更为灵秀。


进入山城湖寮,往往都会产生一种清新的感觉。可能因为这里86.3%的森林覆盖率营造了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也许依山傍水的城区会使人感到灵动。初到湖寮的人,会感到城区干净整洁,也不免惊叹小山城竟有七个特色各异的公园。亲近自然,湖寮民众有随时随地的便利。若想登高望远,可上虎山公园饱览县城全貌;也可到西岭书法公园登高山、看书法、赏美景;还可以深入双髻山探访千年古寺、攀登千步云梯,尽情在3000亩蜜柚园的山间感受生态农业的宏达气象。近水的梅河公园、西湖公园、滨江公园,会在日夜之间呈现不同的生态园林景象,尽现小山城婀娜多姿风采。梅硿古道边,新建的长寿公园里,置身梅潭河畔的科举官道、梅潭画廊间,寿仙公、千寿雕刻、长寿之乡赋等长寿文化元素,令人畅想由古至今,山城客家人向往健康长寿幸福生活的生动画卷。


095111msnalllosfo30lnx.jpeg

能使人依恋和反复回味的,美食算是一种。南迁路上,客家人传承中原饮食习俗文化,采撷客居地烹调精萃,结合南方丰富的食材,演绎出独具本土特色的餐饮文化。不管是在但求裹腹的贫乏年代,还是物质丰富的当下,大埔客家人注重在食品制作中求精求美,还在膳食中赋予五味调和、适时而食、药食同源、食治并举的养生智慧。最负盛名的是日常爱喝的药根汤。从山野就地取材的树根草药,用以煲烫入菜,发挥其清排、固涩、补益、通渲、滋润等功效,达到清热解毒、祛湿健脾、润肺补肾、清肝明目、降火安眠等目的。在一些食品中,还存留着思忆、尽孝、祈福等乡土民俗传说寓意,品赏时加以言说,愉悦交流。大埔现有小吃近200种,被命名为中华名小吃、广东名小吃的分别有10种、15种,当之无愧获评“中华小吃名县”。


湖寮老街古墟食肆历来是梅潭河上下游食品汇集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度被盛极一时的工农兵饭店、东风旅社、红星饭店取代。改革开放后,“九龙街”大排档引领美食的潮流。在“人文兴县”的背景下,湖寮老街又重新成为美食街。现在山城涌现多个大型饮食品牌和小吃文化城,还有星罗棋布的特色饮食门店争奇斗艳,城区周边乡村养生“农家乐”也充满野趣。清晨小食店,简约丰富、开胃可口的早餐供应,熙熙攘攘的食客,夜间调养身心的宵夜热气腾腾、烟火十足,成为湖寮美食大观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德食和饮,活色生香。


095113aghhr0zhlywh62cc.jpeg

同仁路位于五虎山麓,横跨老街、连通县核心机关和重要单位,还有几条以同仁命名的巷道。同仁是古代湖寮作为县城时的名字。走在同仁路上,依然能够感受千年来地名符号释放出来的仁爱气质。“敬老孝亲、仁爱齐家、和邻睦族”,不仅体现在家庭生活日常,更是蔚然成风。每个村、社区均有老人关爱协会,还有众多汉乐汉曲、太极、舞蹈老人文体活动组织。万川爱心协会、聚缘轩等不少民间组织在热心人士和需要帮助的人群间牵线搭桥。政府机构责无旁贷地尽力惠老敬长。据县志记载,明清以来,均对七旬以上寿民登记造册,对百岁寿民、五代同堂家庭更是旌表弘扬。湖寮现有八旬以上长者逾2000名,还有百岁寿星22名,居全县之首。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幸福家庭屡见不鲜。


位于县城游客接待中心三梯的长寿文化展览馆,入口大屏幕上滚动展现寿星风采。长寿之人,面目慈祥、精神矍铄、童颜鹤发。展览从毓寿、增寿、延寿、益寿、积寿、臻寿六个篇章,阐释了自然人文和群体长寿的成因,让人从中看到山好水好人情好的大埔是一个天赋人瑞的长寿之乡。2019年,大埔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第八个“世界长寿乡”。


095113ni8udi600qza8zsl.jpeg

长寿之人,必然具备能够保持身体长久安康的品质。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对“寿域人瑞”有着广而深的研究。除了人文、生态、饮食、民风等使人长寿的因素之外,长寿的人大多具备勤劳、善良、坦荡、真诚、淳厚、朴实、宽容、平和等许多优良生活品性,以及良好心态。友人跟我说,喜欢大埔,最关键是所接触的大埔人,从里到外表现出来的真诚、友善和热情。


自从梅潭河下游蜜坑段建起水电站,蓄水成湖,现在的湖寮山城看不到河流的波涛。河面静谧,倒映着叠翠的山峦和欣欣向荣的城市新貌。


时光深处,有浑厚的积淀,有新锐的光亮。星光熠熠,松涛阵阵,河风习习,传说中值得常来之地,只有亲临其境,才能识得真容。


2022年9月29日观澜河畔

来源 | 出门一笑大江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9-22 12:54 , Processed in 0.094761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