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2|回复: 0

[社会资讯] 追念红色记忆!“南粤古驿道踏春行”走进大埔县余里古驿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0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

当前,广东省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系列工作正持续开展。本报推出“南粤古驿道踏春行”专题,以媒体人独特的视角,系统宣传梅州古驿道资源,感受散布在梅州各地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古驿道的新变化,展示梅州对南粤古驿道沿线红色资源的创新性活化利用,以及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绿色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形成可供市民和游客在梅州开展徒步等户外体育运动路线图。相关全媒体作品今日起陆续推出。敬请垂注。

3月16日,本报“南粤古驿道踏春行”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大埔县三河镇的余里古驿道,记者和徒步爱好者一起踏上古驿道,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追念红色记忆。

余里古驿道全长5公里左右,沿途风景秀美,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也曾炮火连天。1927年10月,三河坝战役打响阻击战后,起义军曾取道余里古驿道,向饶平转移。

余丰亭是余里古道的起点,也是当年起义军转移路线的第一站。当年起义军将士们由此出发,冒着枪林弹雨疾步前行,无暇欣赏沿途风光。而如今,记者和徒步爱好者们沿着青石板缓缓而上,生怕错过眼前美景。但见四周重峦叠嶂,山坡上的树木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安静,淙淙的流水声犹若悦耳的曲调在耳边响起,空气中弥漫着树木花草的芳香,轻轻一吸,沁人心脾。

越往里走,古驿道的杂草、灌木丛林也变得越来越浓密,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头顶是绿荫蔽日的枝蔓,形成一堵天然的绿色屏障走廊,众人行走在其中,并不觉得酷热。再往前走,古道左侧有河流经过,远眺望去,两岸秀丽风光尽收眼底,吸引了众人驻足欣赏。“这段路十分好走,不仅有大树遮阴,还能停下来欣赏美景。”常年参加户外运动的资深徒步爱好者张文庆也不禁发出感慨。

行进在古驿道上不一会儿,一座古亭穿道而过,名为“探仙岗亭”,相传八仙曾云游至此,故而得名。古亭侧傍峭壁,临悬崖处竹林,两侧设有坐榻,坐立其中可见松林翠绿茂盛,风光宜人,使人流连忘行。除了探仙岗亭,余里古道沿途还设有禄蜂亭、随缘亭等凉亭,彼此相隔并不算远。尽管余里古道并不算长,但因坡度较陡,它们也成了游人歇脚赏景的好去处。

简单休整过后,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馀济桥。该桥不宽也不长,桥面石灰已经龟裂脱落,显得有些普通,但它却曾在红色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据村民回忆,当年起义军撤退时,举村民众正是在此送别起义军。走在桥上,可见河岸树植摇曳,河面波光潋滟。听着河水拍打堤岸的响声,村民依依不舍告别起义军的一幕幕仿佛不断浮现在眼前。

至正午时分,众人抵达了驿道的终点——战地医院,这是由一座传统客家古民居改建而成,为三开间二进式院落,整体保存完好。三河坝战役中,该民居作为后方医院,承担了抢救伤员的任务。当地农军和村民也自发参加了担架队,大力支持起义军。尽管硝烟弹雨早已销声匿迹,但残破遗存的战地医院始终在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守护初心。

今天的余里古驿道经过修复和开发后焕然一新,又重新回到公众视野当中,在新时代里被赋予了新的情感与使命。而沿线的周边村落也得益于古驿道的修复开发迎来了新的生活。

梅州日报记者:叶子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9-25 18:27 , Processed in 0.081009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