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2

[社会资讯] 大埔耕读居上了深圳《宝安日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耕读居

来源:宝安日报    2024年07月30日
084946g8qlv8ausiu6f6ur.jpeg
极具岭南风情的耕读居。
晴枫燕儿 文/图
在耕读居,有副特别的对联:耕勤配科艺,读博启新知。耕在前,读在后,耕是老辈人的守候,读是老辈人对年轻人的盼望,这是劳动人民精神的一种传承,当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我庆幸自己是耕读居的一员,它看着我长大,陪着我在欢声笑语里慢慢沉淀人生。
耕读居,由一个正厅和两个偏厅组成,我们俗称一正两横,左右对称。大厅方正,屋顶较高,每当下雨,雨水会沿着屋檐流下,然后汇聚于大厅前面的天井。印象里的天井空空如也,是孩童们上蹿下跳的游乐场。照片里的天井正中间有几盆盛开的金桔和年花,为这方青砖黑瓦添了几分艳丽。
正厅,于我们而言可不仅仅是饭厅。它也是家人们年节传递思念,祈祷平安的地方。过年时,我们会在这里拜太公。从我记事起,这个地方总是充满烟火气息。人间烟火,生生不息。既有年味,也有人情味。
人多起来,这个大厅也显得拥挤。爷爷奶奶共育三儿四女,要是聚齐时,说满屋子人是一点不夸张。逢年过节,亲戚往来,朋友相聚,总少不了“坐亲”(坐一起吃吃喝喝,聊聊天)。说得高级点,大厅是宴会厅,也是娱乐厅。
大天井是家人们洗洗刷刷的地方。妈妈说以前她要在这洗一大家子的衣服,现在家里相册里还有妈妈给周岁的我洗澡的照片,就在这个天井,照片里,一个盆,年轻的妈妈和年幼的我。
小厅的粮仓是横屋最特别的存在。在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粮仓是真正意义上的粮仓,管着一家老小的口粮,又成谷仓。到了我们这个年代,它就是大型的零食柜,也是日常生活用品和年货的储藏间。粮仓可上锁,可奶奶的那把锁形同虚设,从来不防着我们这些“小老鼠”。它的储藏空间很大,左右对开门,里面可挂可放。以前的设计也是巧妙,为了防潮底部有抬高,可放些常用的小工具。顶部也有空间,可放些不常用的大物件。
如果说大厅写满了人多的欢乐,那么小厅则布满了人少的温暖。小厅里,一张小桌子,几叠菜,落日余晖,我和奶奶有说不完的话。奶奶是我最好的闺蜜,我喜欢逗她,她也会逗我。年岁渐长,耕读居几经风雨,也有了它的伤痛。前两年,我们重新装修了我们这边的横厅,修缮了屋顶横梁,粉刷了墙面,重装了地板和门窗。它还是那个它,可它又再不是那个它。
偏厅,是我们的客厅,也是耕读居KTV。在那个还是用VCD K歌的年代,我们唱遍了当时的流行金曲,声音响彻整个凹头角(这是我老家的小地名)。偏厅旁边是奶奶的房间,也是人气最旺的房间,子孙们都喜欢挤在奶奶床上,盖着被子打扑克、看电视。对奶奶的喜爱不是偏爱,而是大家都爱,奶奶是个很好的人。
奶奶房间的特别还在于,里面有个阁楼,如同今日的小复式一样。上面乌漆麻黑,斜面屋顶上有个小天窗,光线好的时候可以不用开灯,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要开灯照明的。阁楼里有很多箱子,罐子,存放一些过季衣物被子等。阁楼没有床,但听奶奶说以前姑婆他们回娘家来,就会在上面打地铺。
耕读居,或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但也绽放它独特的美。这三个字在我们那个小山村,就好比地标的存在。乡里乡亲都知道,“你们在哪?”“我们在耕读居。”根本不用说在谁家里。我感觉我描绘不出它的美,只清楚地记得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和过去的足迹。
在耕读居里,有过跌跌撞撞的咿呀学步,有过面红耳赤的争吵,也有过和和美美的举杯邀明月,共话今夜情。不管怎么样的它,都始终秉承家和万事兴,而在耕读居里生活的我们也必将传承优良家风。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心里永远的耕读居,也是我的诗与远方。
注:耕读居位于大埔县洲瑞镇下营村


发表于 2024-8-1 1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文采
发表于 2024-8-1 1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手机版
不愧是“耕读居”的才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9-20 00:02 , Processed in 0.06482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