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社会资讯] 洲瑞这个地方是中共粤东地委执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7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084753e5d88m8zomyy833y.png

习近平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地方政府的要务。

岁月沧桑。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洲瑞麻子窝大坪、白水寨、岸洋,洲瑞近邻银江的冠山、南树窝、李子坪、马头山等地,曾是刘永生游击队三年解放战争活动的据点。洲瑞麻子坜(坜、窝通用)、村被大埔县党史研究室认定为“革命遗址”。在抗战末期1945年6—7月间,麻子窝、大坪、白水寨是韩纵第三支队开辟的游击据点,是埔丰县工委常转移常驻据点,麻子窝村是“堡垒”村。该村于1947年8月8日在中共闽粤赣边工委领导朱曼平、王维的指导下,铁坚(解放初期任潮汕军分区司令员)、张铁城(解放初期任大埔县县长)张全福、陈仲平、陈明(解放初期任惠阳专区副专员)、王立朝、何勇为(解放后曾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任职)、黄戈平、廖伟等人,集中到麻子窝大温肚山寮举行粤东地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改“梅埔地委”为粤东地委。1948年7月上旬,闽粤赣边工委为增强独八大队的战斗力,集中在梅埔根据地麻子窝进行整编与整训,粤东(原梅埔地委)地委代书记廖伟到现场指导。此后建立了以麻子窝、岸洋坪为中心的,边区党委与边纵司令部联络的交通线。交通线上常驻游击队小分队,活动在银江洲瑞一带。1947年夏国民党军队曾进剿大坪和麻子窝洗劫群众财物;麻子窝山寨驻军最多时有百余人。

于1947年1948年间,驻扎在麻子窝村太温肚、伯公窝山寮的游击队员曼姊、坚姊(即余坚1949年4月中旬洲瑞区人民政府诞生她就任区委书记,1984年处级离休,2024年5月百岁离世)、云姊、宣姊先后在驻军的太温肚、伯公窝山寨荒废的炭窑里生下小孩,留下四个(二男二女)革命后代。炭窑是烧制木炭(把木材燃烧成炭)圆柱形(直径约2米高约1.6米)的窑洞,门宽50多厘米高约1.5米,进出要弯腰。在窑洞里生产小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场地条件的苛刻可想而知,现代人是难以想象的。在林密的大山沟里,天气瞬息万变,时晴、时雨、时风,过山风可推着人走。于是,炭窑里遮风挡雨,在当年的条件下,不失为是最佳选择。今非昔比,如今生产小孩要选择有档次的妇幼保健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身怀六甲的女兵跟男兵一道行军打仗,到了分娩期居无定所,这是战争的残酷。游击队员曼姊、坚姊、云姊、宣姊四位大姐就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肩上两重担子,既要消灭敌人又要繁衍革命后代。当年物质匮乏条件固然艰苦,但精神生活饱满;在红色的土壤里孕育基因先天良好,加上青山绿水的山沟沟负离子超过5000个/cm3,给婴儿足够氧气,天生优质。阿曼姊生的男孩刘南柳(古国委之子、后恢复古姓)托养在赤水庵前富坤家,南柳“改 开”后,在商界风生水起小有成就,先后在湖寮和梅州等地创办了“太平洋”商场(超市)。阿坚姊(夫陈明)生的男孩金球托养在岸洋坑子背子贤医生家。陈金球解放后被其父母接走,长大后,前期在韶关连县兵工厂工作。在战争年代出生的红二代成人后继承红色基因,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与同龄人一道挑起建设共和国的重任,在国家困难时期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展示了时代风采。

084753j4vmmduu6mckhc63.jpeg

1990年前麻子窝主村房屋全貌(2010年拍摄)

沧海桑田,世道轮回。七十多年前后(即解放前后)的麻子窝小山村变化很大。人口增加了,钢筋水泥楼房替代了低矮潮湿的泥瓦房,进村崎岖泥沙路变成了五米宽的水泥硬底路。白驹过隙,日历翻了一页又一页,往日在山寨炭窑里出生的几个小孩,转眼已是七十五、六岁的老人了,他们吃饱饭后悠哉悠哉走进老年活动场所健身娱乐;或牵着孙辈的小手漫步在公园坐在石板凳上,讲述爷爷的亲身经历,讲述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的战斗故事,为子孙后代灌输正能量;或悠闲在家看日出日落,安享幸福的晚年。
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老革命身体力行。原闽粤赣边工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维(新中国诞生后首任兴梅地委书记,退出领导岗位后任广东省“关工委”副主任,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明(离休前任广东省物价局局长)、余坚(处级离休干部)、张铁城(新中国诞生后首任大埔县长)等老同志离休前后不忘回老区走走看看。考察老区的现状,慰问原接头户、军烈属。如王(维)老在1988年秋,不顾七旬高龄(2019年终享年102岁)第二次来到银江重走弯弯山路。到曾经闽粤赣边区党委、纵队居住活动的据点,如冠山、麻子窝、军营、南树窝、李子坪、马头山等地走访。昔日老少边穷的山沟沟,青山依旧溪水长流,青翠的胞衣树、荷树、细叶檀树在招手,烂漫的山花在点头,迎接久违的客人。老同志的足迹再次留在红色土地上,老同志的革命情怀,对老区建设的关爱,深深地留在老区人民心中。当年在粤东战斗过的老同志还十分关心老区的革命传统教育,在大埔博物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建馆(2007年)时解囊相助。陈明捐5万元,余坚捐3万元,梁习祥1.5万元,还有不曾相识的张三、李四榜上有名。他(她)们为老区的建设和发展再作奉献。
附注:本文素材根据“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资料摘录,老一辈曾经“讲古”(口述),及相关信息整理而成。
作者:余其安

2024年国庆节停键(键盘)于广州

来源:洲瑞乡情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梅州直聘|手机版|帮助中心|申请删帖|大埔网 ( 粤ICP备17043518号 )

GMT+8, 2024-10-7 12:25 , Processed in 0.08508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